中国提交减排承诺 太阳能发展迎来关键十年
公园绿化科科长许晓波介绍,过去的六七年,这棵早樱总是最早开放,因此被公园物候观测小组看作消息树。
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2005年能源法规定,安装光伏系统的家庭可以获得联邦政府的资金帮助,减税金额相当于太阳板成本的30%,最高可达2000美元。
全面推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高征缴率。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企业效益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环境保护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抓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导向性和关键性作用。吴晓青说,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化改革以来,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特许经营模式,打破了事业单位独家垄断的局面,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运营机制。
环保产业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我国环保产业在未来仍将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4.9万亿元2008年底,联合国提出了绿色新政概念,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环境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市场化进程缓慢,滞后于环保工作的需求。比如说,今年尽管我国的北方特别冷,但华南地区却不太冷,就是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
冰河世纪仅是猜测有专家提出,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微型冰河世纪。他认为,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变得极端化,也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冷冬只会越来越多。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后就没有暖冬了呢?匡耀求说,不是。匡耀求直言,这只是某些外行人士毫无根据的猜测。
今后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公认的事实。很多机构发布的研究结果都认为,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地上升,地球上的冬天将会越来越暖
可以先开征税率为不超过10元/吨二氧化碳的碳税,然后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适度逐步提高税率水平。贾康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开征碳税可以调动财税杠杆,用经济手段结合市场机制改革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刺激实现经济转型,是敲开低碳经济大门一块必需的制度建设敲门砖。开征碳税,目前在我国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因此征收碳税可以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受损的风险,并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
贾康递交的提案和低碳经济不谋而合—他建议我国着手研究开征碳税,实行化石能源使用者税负的向上调整,也可有效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受损的风险。贾康表示,碳税征收应当作为一揽子环境和能源政策以及税制优化方案的组成部分,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实施。适当加重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企业的负担。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研究,可以递进采取5元/吨二氧化碳、10元/吨二氧化碳和15元/吨二氧化碳的三种方案,低税率起步,然后逐步提高税率。
贾康说,开征碳税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在贾康看来,瑞典等国家开征碳税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借鉴,我国国内关于碳税的理论研究也有长足进展,可以继续丰富充实。
碳税具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而此前的燃油税改革为碳税开征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贾康建议,我国碳税税率可以考虑先低后高的渐进方式。但如果我国已在国内征收碳税,其他国家再征碳关税就涉嫌双重征税,违反WTO协议。如果下一步的资源税改革能够跟上,碳税则可考虑在资源税改革之后的2—5年间开始征收。针对碳排放行为的碳税有利于推动化石能源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通过达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目的,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碳税的关注日益升温,应该抓住时机,争取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尽快出台碳税,让财税杠杆和市场机制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充分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对时代周报记者开门见山地说,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快速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针对开征碳税与应对贸易摩擦的问题,贾康称,一些发达国家已在讨论开征碳关税,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预测今夏可能是酷暑明天是世界气象日,主题是《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60年》。
匡耀求说,目前华南地区仍处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控制,虽有减弱,但并没有结束。因为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除了温室效应外,还有其他因素。
比如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可能出现暖冬。如果说微型冰河世纪真的到来的话,南半球的年均气温就不会创出新高,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居民就不会遭遇自1902年以来最热的夜晚。
他预测,温室效应将会带来更多极端天气,冬天更冷,夏天更热。预测今夏可能是酷暑我国北方地区刚刚经历了严冬,那接下来的夏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匡耀求说,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在经历了严冬之后,北半球即将面临的很可能是酷暑,而南半球则可能又是严冬。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后就没有暖冬了呢?匡耀求说,不是。匡耀求直言,这只是某些外行人士毫无根据的猜测。
估计近一两个月内不会结束。不过,以往厄尔尼诺现象的位置比较偏西,因此,水温异常升高区域出现在赤道太平洋(17.42,0.00,0.00%)的东部,从而导致广东、福建等地干旱。
因此今年华南地区的夏季应该是偏热偏干的。他认为,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变得极端化,也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冷冬只会越来越多。
对此,匡耀求并不认同,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并不可能造成全球同步升温。今年,厄尔尼诺现象的位置西移,于是,广西、云南、贵州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天气。
暖冬真的会越来越多吗?全球变暖趋势真的已逆转了吗?微型冰河世纪真的会来吗?海岸线真的会很快消失在水下吗?寒冬之后,我们将迎来怎样的夏天呢?昨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匡耀求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论断大多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误解。很多机构发布的研究结果都认为,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地上升,地球上的冬天将会越来越暖。他说,也就是说,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不可能引起更频繁的气候变化。冰河世纪仅是猜测有专家提出,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微型冰河世纪。
目前所有气候模型都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忽略了地球气候变暖之后的反馈机制,即温室效应对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影响。寒冬过后,今年北半球即将面临的是酷暑。
比如说,今年尽管我国的北方特别冷,但华南地区却不太冷,就是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是周期性的,最短的变化周期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引起的地轴岁差运动,周期约为2.2万年。
今后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公认的事实。二是地热对海洋环流的影响